none.gif

8fd04cd8

我想问一下搞历史的博士们用的档案都是哪搞得?

自习室看过几个码字的博士,也不用啥毛选,也不看啥占领舆论阵地的书

他们说做课题主要就是电报,驻某某大使馆的来往电报,书记处的会议记录,要不就是公开的两报一刊,要不就是贴身翻译的东西,要么就是跟外国政要公开交底但是国内又不能发表的。而且很多标志性的会议没有记录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对外渠道反推。

很多档案还要交叉印证跟苏美公开的报纸印证真假性。各种回忆录也是高概率不靠谱,你只要能把电报跟公开著作的反复性印证出来就能结题。

212518.jpg

迈克尔刘能

档案馆或者学者编纂的史料汇编,比如《太平天国史料汇编》,1500万字,40册

1152744.jpg

傻子喵不傻

回憶錄和出版的書都有很大的概率受到言論的審查(不止我國的版號等方面,其他國家的話則是出版社自己的影響),除了言論審查,作者自身的想法和觀念立場等都有影響,當然這些還是算一手史料的(如果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話),不過更有說服力的還是一些客觀的東西,比如你說的電報、報紙,研究古史的話就是發掘到的史料,比如甲骨、文物等,不過一手史料的主觀性其實還是很強烈的,就算是電報,電報的發送者也有自己的立場是吧;
然後就是二手的史料,就是當代人的記錄,嚴格上來說《史記》那些都是二手史料,二手史料就要看作者是不是受到廣泛的認可,覺得他是客觀還是主觀,除了立場問題之外還要研究作者記錄的資料的真確性,比如史記裏面也記載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,這能怪司馬遷嗎?不能,因爲他也只是聽回來的(指上古歷史之類的),然後南北朝時期有個寫正史的,就被現在的研究說那傢伙刻意誇大了他爸的貢獻
再之後就是三四手的史料了,比如A教授用了史記的內容並進行了分析,然後B教授用了A教授的分析進行分析,不過其實這些三四手史料也會被歸類爲二手就是了
歷史系的研究,起碼我學校的要求是要做到客觀中立(當然絕對的客觀中立是不存在的,這也是歐洲那邊經過好幾次爭論才搞定的),而要儘量做到客觀中立就是要綜合很多方面的史料,進而得出成果
舉個例子,內戰時期一直說我黨小米加步槍打敗國軍,實際上根據很多的資料,當年蘇聯其實送了不少火炮之類的過來,才使得國軍的空軍完全不能發揮(請參考遼西會戰中以火炮炮轟錦州機場),而這些資料你如果只看我國的資料是很難得到這個結論的,因爲建國之後不久和蘇共鬧翻。如果再看民國那邊的記載以及蘇聯的記載,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了

1152744.jpg

傻子喵不傻

不過史料的尋找都是在檔案館或者是圖書館,還有一些網絡上會有的網絡圖書館,大部分都是書
比如雲夢秦簡就有相關的書,裏面有秦簡的圖之類的
二手史料就是看別人寫的書或者論文,再或者一手史料也可以去採訪當事人或者同時代的經歷者之類的,反正找資料對歷史研究而言才是最麻煩的東西

none.gif

2611f643

国家档案馆啊,只不过要收费的,当然没解密的你肯定看不到